查看原文
其他

你的省钱思维,正在毁掉你

2017-09-10 👉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

三十岁还没有走到管理岗的人,后来都做了什么?

陪太太三次剖腹产后,我对生命的感悟和敬畏

你只有拼命折腾,未来才能有更多可能


年轻人该拥有怎样的财富观?无节制地省钱是个大坑


作者:蔡垒磊,选自新书《认知突围》,经授权发布


一、钱是该花出去还是省下来?


在很多人尤其是我们父母辈眼里:


省钱和节约钱是划等号的,花钱和浪费钱亦是划等号的。


一个人老是在省钱,那就算是会过日子的,一个人老是在花钱,那就肯定是个败家子。


当然,这种思想的形成是有特定背景的,这必然萌生于资源极度匮乏的时期。


由于普通人是很难跨时代思考的,因此他们的价值观一般都仅仅来源于生存现状和现有经历,一旦形成就很难转变。

 

那么省钱是不是等于节约钱,花钱又是不是等于浪费钱呢?


我想大部分人都能看得出来,它们有明显的不同。


节约,有节制、约束的概念,而“省”却并不具备,很多人省钱省成了抠门,但还叫省钱,却不能叫节约钱了;


浪费,它跟“花”的区别就更加明显一些。


  • 花不必要的钱叫浪费钱,花不必要的精力叫浪费精力,它的中心思想都是围绕这三个字“不必要”。


但“不必要”这三个字实在是过于主观,因此,浪费基本是个主观词,并没有什么界定标准。

 

省钱和花钱仅仅是两种行为,它们基本不包含任何道德属性,这分明是简单的财务调配问题。


你之所以省钱,并非是想把钱带进坟墓,这样的人毕竟是极少数。


大部分的人都只是想把它调配到他们认为更重要的地方,或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更重要的地方。

 

先说那个“更重要的地方”。


很多男人不允许自家女人买化妆品,很多女人不允许自家男人花钱玩网游,却给孩子报个昂贵的学习班眼睛都不眨一下。


问题就来了,你的另一半会很诧异,你凭什么觉得我这个就是浪费钱,给孩子这个就不是呢?


每个人都不能用自己的喜好来判断别人花钱的标准,因为你没法体验别人能获得的乐趣,所以判断“浪费”很主观。

 

再说说“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更重要的地方”,这是安全感不足作祟。


在未来发生了A事比你一直想做但没做的B事更重要,于是你认为自己在当年省下了B事的钱很明智。


但问题是,未来的A事与当年的B事的体验是无法进行横向比较的。


因为环境不同,而你也无法确定,如果当年把钱花在了B事上,会不会比现在更好。

 

就算你真的认定A事就是比B事重要,当你为了这个更重要的A事花钱时,你怎么知道更远的未来不会有更重要的事呢?


如果你是这种不安全感强烈的心态,就该永远省才对,因为未来永远不可知,省无止境。


可能到了人生的最后才会发现,你错过的不止是B事,还有C事、D事……


延迟满足不错,但过度省钱肯定是没有道理的,这个度在哪里?


我们之后会讲到。

 

省钱和花钱只是财务调配问题,但若是有人一定要追究它们的道德偏向的话,那么还是花钱会更倾向道德一些。


我们说一个人有道德,它表现在哪里?


一般来说,能发自内心地做到毫不利己、专门利人,我们就会认为这个人很有道德。


省钱这回事显然是利己的,我省下了钱是因为我觉得省钱对我有好处,它没有一点利人的属性,这很容易理解;


而花钱这回事,花得值,那就利己利人,花得不值,那就是利人而不利己。


省钱是让自个儿高兴,跟别人毫无关系,花钱是让别人高兴,自个儿还不一定高兴。


所以一定要区分的话,自然是花钱更偏向道德一些。

 

你看,这些我们平时想当然的事情,有时是经不起琢磨的。



二、省钱的初始动机


  • 省钱的初始动机在于贫穷,而不是美德。

 

当手中的可支配资金寥寥无几时,你自然就会变得节俭。


这是一件无需别人教你或给你动力的事情,因为你根本没的选择。


因此,省钱在最初一定是跟贫穷画等号的。

 

但这个世上还是有一些人,已经拥有了显赫的财富和地位,看上去却依然节俭非常。


市面上没有营养的书籍都会告诉你,那些顶级富豪在拥有了巨额财富以后,在生活上依然是如何节俭。


比如李嘉诚一件西服能穿几十年,一张纸正面用了以后反面再用;


马克·扎克伯格的座驾仅仅是一辆本田,最近也只新购了一辆大众;


约翰·考德威尔每天骑车上班,自己剪头发之类的;


然后塞给你“成由检、败由奢”的道理。

 

姑且不论这些事情的真假,有一个谁都应该知道的事实是:


  • 他们现在的财富肯定是与他们的节俭没有太大关系的。


哪怕他们天天省得如非洲难民一般,也无法在有限的生命里聚拢巨额的财富。


积少成多、聚沙成塔?


不知你有没有见过那些抠抠搜搜的老妇人,她们一直在聚沙。


但随着通货膨胀,不仅没成塔,连沙都给漏光了。

 

你见过李嘉诚几十年穿同一件西装,你可能不知道他花了8亿台币建别墅;


你见过扎克伯格开着旧本田,你可能不知道他花了1亿美金买岛给自己度假;


你知道考德威尔骑车上班,你可能不知道他有多艘游艇和直升机。

 

他们所有的节俭行为都只是一种无意识的习惯行为,而并非是刻意省钱


而这些习惯性的行为仅能证明他们可能曾经是穷人,他们曾经跟你一样,除了省钱毫无选择。


因此某些小习惯在他们的身上已经打下了深深的烙印,直至现在都在留着。


但很多人却将节俭这件他们当年不得不选择的事情,当成了他们现在获得成功的理由,实在是本末倒置。

 


三、省钱省丢的东西


谈到省钱的好处,“积少成多”是比较常用的。


因为这个词非常“真理”,就脱胎于最简单的数学运算。


不过我并未看见几个一味积少的最后成了多,就算有那么几个,成多的原因多半也不是因为积少。

 

有个富人说,成为富人的秘诀非常简单。


就是每天往口袋里放入10个金币,只拿出9个来花,长久下去,你就能成为富人。


这很明显只是寓言故事,为了说明积少成多这个宇宙级真理用的。


但我们这个真实的世界却远比这样简单的道理要复杂得多。


  • 积少成多是一种静态思维,它既不考虑通货膨胀,也不考虑金钱附着在人身上引起的价值变化。


它人为地创造了一个真空无菌的环境,但显然不符合实际。

 

锤子手机的创始人罗永浩说,一个人可劲儿省钱是对自己的不自信。


在一次访谈节目中,罗永浩谈到了年轻人花钱的问题。


说自己20几岁时候就在新东方年薪60万,但一分钱也没存下。


他表示,年轻人不要存钱,敢把每一分钱都花干净的人,将来肯定能挣大钱。

 

这话我部分认同,认同的部分就是,这种做法对于进取型人格来说,是适用的。

 

如果你正是进取型人格,又有收入记录本的话,翻开它。


你大概率会翻到这样的现象,那就是10年来虽然物价涨了许多倍,但你的收入涨得更多。


如果你正处于事业上升期,那就更直观了,算算你这10年就算不吃不喝能攒下多少钱?


可能连你现在一年的收入都抵不上了。


一方面,你的自身价值一直在提高;


另一方面,钱一直在缩水。


你会突然发现,以前觉得很多很多的钱,现在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。


所以不仅是你的钱贬值了,你之前的劳动也贬值了,因为现在单位时间的劳动价值远远大于以前啊。


于是对于那些自身有“快速升级”能力的人来说,“攒”的行为就没有多大的意义。

 

这个世界的机会组合是非常复杂的。


没有人能算到什么时候花的钱、花在哪里的钱,突然有一天就成倍成倍开始回报给你了。


有些人花钱在打游戏上,突然就靠游戏挣钱了;有些人花钱在吃上,突然就靠吃挣钱了;


有些人花钱在买书上,突然就靠知识挣钱了;还有人花钱在请客吃饭上,突然也靠朋友挣钱了……


10年以后,有些人花着玩着顺便把钱挣了。


可另一些人却只是原地踏步,再一看自己攒了10年的钱,竟然啥也买不上了。

 

但是,万一钱花完了却并没有产生预期的回报怎么办?


这当然是可能的,但反过来说,很多我们依靠的赚钱的技能,之前也仅仅认为是在花钱而已。


花钱就是花钱,用金钱购买体验并没有值不值一说, 47 32491 47 15288 0 0 1301 0 0:00:24 0:00:11 0:00:13 2923验本身就是潜在的财富。


没有产生预期回报,只是你暂时还未找到合适的方式变现而已。


  • 对于进取型人格来说,无节制地省钱,省掉的除了钱,还有让自己变好的可能;除了钱,还有与这个世界产生更多连结的机会。

 

如果说错过的机会没准还能靠时间去弥补,有些体验,可就再也没法回来了。

 

还记得你小时候最爱的玩具吗?


父母为了省钱没有买给你,于是你发誓,等自己有钱了一定要买好多好多送给自己当礼物。


但当你真的能买得起整整一卡车玩具的时候,你还有兴趣吗?


谈恋爱时你们收入都不高,一直望着那层最高的餐厅,想着等有钱了一定要上去吃一次。


现在有钱了,孩子都不小了,你们终于坐进了那家餐厅,然而却找不到什么特殊感觉了……


很多东西的即时感受不可替代,甚至可能在你的整个生命中也是独一无二的。


换个时间、换个地点或者换个人,都不会再有。

 

许多人会认为省钱是省不必要的开支,是以不浪费为宗旨。


但我们说过,所谓浪费,是个主观词,“不必要”也是如此。


除了基本的生存保障以外,很多事是根本没有必要和不必要的概念的。


驱车30公里去吃一碗牛肉面必要吗?


买一件更好看的衣服必要吗?


跑到山顶去作首诗必要吗?


人生中很多美好的体验在某些人眼里是不必要的,但在另一些人眼里却是必不可少的。

 

  • 正确的省钱方式,可以在不牺牲体验和其他重要代价(比如更高代价的时间成本)的前提下进行省钱。


比如去电影院看电影,60块钱一张票,突然发现团购有优惠,一分钟能搞定,而观影体验又一模一样,当然可以选择省钱。


所以要想学会正确的省钱姿势,先得知道什么东西是我们的成本。


省了钱以后增加了哪些显性和隐性的成本,以及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如何。

 

 

四、财务有重力加速度    


看了上面的内容,你可能会有一种错觉。


那就是我一直在说省钱的不对,以为我建议年轻人有多少花多少。


其实并不是。


我不赞成无节制地省钱,不赞成牺牲所有能牺牲的体验,来满足内心永无止境的安全感。


然而不在一个极端,并不代表就在另一个极端。


总体来说,除非你是非常进取又聪明的强能力者,否则适度积累永远是有必要的。

 

李笑来提过一个概念,叫财务重力加速度


我们都学过中学物理,知道第一、第二宇宙速度的含义。


由于地球重力的作用,在没有到达第一宇宙速度之前,你都会被地球“拉”回来。


直至到达第二宇宙速度,你才能飞离地球。


因此,如果你要快速积累财富,就必须克服你在财务上的重力加速度。


比如房子、车子、贷款利息、生活必需品、通货膨胀等,这些都是你在财务上的重力加速度。


  • 重力加速度越大,你的财富积累速度就越慢,你可以形象地将其想象为“扯后腿”。

 

可千万别以为这只是道简单的算术题,当你一年攒下10万,而我攒下20万的时候;


你跟我之间可不仅仅是10万的差距,而是10万的金钱差距加机会成本的差距。


如果此时刚好有个非常好的项目需要20万才能投资,我就可能借此搭上财富的快车道。


而你要么等待下一次机会,要么只能去借钱投资,从而导致自己的财务重力加速度里又多了一项利息,这样一来,差距可就不止10万了。

 

因此,虽然我反对无节制省钱,但我绝不赞同乱花钱,随意增加自己的财务重力加速度。


这里的“乱花钱”,指的是一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,或没有得到有效体验的花费。


例如在感官刺激上进行大量的简单重复消费;


例如非理性的冲动消费,例如超出自己支付能力的超前消费等等。


这些都是对积累财富有负面作用的消费观,应当尽量予以规避。

 


五、开源永远大于节流


提到挣钱和省钱的关系,就离不开一个词:开源节流


但这是正确的废话


什么意思呢?


不就是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嘛,要使口袋里的钱变多,要么多往里搁点,要么少拿出去点,所以说是正确的废话。

 

  • 开源和节流虽然经常一同出现,但它们是有地位差别的,开源的重要性一般来说都大于节流。


有一个最简单的解释是,节流有上限,它受制于你的总体收入水平,而开源没有。

 

从小到大,父母就一直教育我要节流。


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,很长一段时间国内是没有什么好的开源手段的。


要做到有效开源,要么你在政府里人脉通天,要么你就只能承担极大的风险。


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,他们将节流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一点也不奇怪。


但他们一直以来如此辛苦地节流,家里却也不富裕。


当然他们可能会怪罪于自己的开源能力不足,于是若还不拼命节流,不就更差了嘛。


但其实道理是这样的,他们本就从来没把开源放到过更高的位置,那开源能力会强才怪呢。

 

开源大于节流,我可以用一个极限例子展示给你们看。


大多数人,都是开源和节流状态并存的。


而谈论一个中间态的各元素比重的重要性,从极端状态来考虑是最快的方法。


假设有个人年入百万但日日花完,另一个人只挣最低工资但能省下80%,问:10年后谁能攒下更多的财富?

 

这道题如果交由计算机来做,那就肯定是节流的人赢。


因为开源的这位10年后哪怕年收入涨到千万,攒下的财富依然是0。


但节流的这位不管收入有多么微薄,10年以后总能攒下几万块。


但我们是人,我们知道,如果他们两个意识到自己在进行一场比赛的话,那最后一定是开源的这位能攒下更多财富。


因为很简单,开源的这位只要稍微有一段时间不怎么花钱,哪怕是一个月?


就能抵得上节流这位10年来含辛茹苦攒下的所有金钱,我相信这对于开源的这位来说,应该不难。


但节流这位就不同了,节流可以说节就节,开源岂能说开就开?


  • 人的地位、价值、眼界、认知都已经有了天壤之别,又岂是一朝一夕能追得上的?

 

开源的人节流易,而节流的人开源难,这就已经很明显体现出两者的重要性和地位了。


有时候,开源节流并不冲突,但有时候,两者之间是会产生分歧的。


比如有人愿意花钱投资自己,给自己增值;


而另一些人却认为没有必要浪费,这个时候就有分歧了,钱是花出去还是省下来?

 

仔细分析一下,投资自己,在本质上就是另一种程度上的开源


如果你将自己理解成一块收成普通的地,你会将今年的收成储存起来;


还是用来改良自己,以便让自己在来年成为一块产量更优秀的地呢?


相信10年之后,同样的一块地在不同的选择之下,不管在价值上,还是收成总量上,都会天差地别。

 

  • 请记得,当开源和节流冲突的时候,大多数时候,站在开源这一边都不会有错。

 

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

作者简介蔡垒磊,高智商协会“胜寒”“门萨”双会员,一站式知识平台蚂蚁私塾创始人,公众号:请辩(luojiyingshang),颠覆认知的新书《认知突围: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》正在热销,部长强推

富书原创矩阵: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(FranklinReadingClub),我属猫(woshimiaoji),爸妈内参(shenduwenhua),富书(zhongchoudushu),出版畅销书《仅有一次的人生,就要酣畅淋漓地活》

赏饭加微信:158589503(备注广告),部长微博@小明牛哲学 

👇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灵魂伴侣?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